#热点观察家#股票入门网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2025年4月7日,A股与港股双双跌停。几乎在一夜之间,数以万亿计的财富在中国资本市场蒸发。这不是自然灾害,也不是企业业绩暴雷,而是一纸发自华盛顿的关税声明所引发的连锁反应。
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145%的关税,消息一出,市场炸锅,投资者恐慌抛售。而就在这片恐慌的烟雾中,华尔街的量化交易系统悄然启动,低位扫货,精准收割。
这是一次赤裸裸的金融猎杀,更像是一场早已策划好的伏击:先放风、制造恐慌、诱敌深入,然后趁火打劫。这不是贸易战,这是金融战。
表面上是中美对抗,实则是美元霸权的自我维护。美国的政治家和媒体高喊着“国家安全”“技术封锁”,实则背后牵动的是更深层的权力网络:美联储、华尔街、跨国资本集团。
这些资本力量不在乎谁是总统,他们只在乎谁能维护他们的全球金融收割机制。而中国,恰恰是这个机制最顽强的挑战者。
“一带一路”、人民币结算、金砖支付系统,这些在西方眼中“不合逻辑”的政策,正是打破美元垄断的关键棋子。表面上是基建援助,实则是将人民币作为全球支付工具的战略布局;表面上是与非洲、拉美国家合作,实则是以资源换货币、以产能换主权的深谋远虑。
每一次人民币在海外落地生根,都是对美元霸权的一次削弱。
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年产量超过70万辆股票入门网,苹果手机70%的产能仍在中国。这是无可辩驳的现实。2024年中美贸易总额达到了6882.8亿美元,同比增长3.7%。
这不是“脱钩”,这是更深的绑定。那些叫嚣着“对华强硬”的美国政客口头上打着对抗的旗号,背后却不得不屈从于跨国资本的利益逻辑。正因为如此,当特朗普政府高调挥舞关税大棒的中国商务部迅速召集在华美企座谈,特斯拉、美敦力等企业代表亲自到场。
这场座谈不是“安抚”,而是一次现实的宣示:中美之间的利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美国企业离不开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增量市场,中国也需要这些企业带动投资、创造就业。
但中国真正踩中美国资本“命门”的,是金融体制上的独立性和对美元系统的挑战。不同于西方国家几乎被私有资本渗透的经济体系,中国的核心资源始终牢牢掌握在国家手中。这意味着,美国资本的“渗透-控制-收割”三部曲在中国无法轻易上演。
华尔街希望中国成为另一个日本,希望通过“金融开放”引蛇出洞,再通过股债汇联动引爆金融危机,趁机掠夺资产。
但中国并非等闲之辈。自“去美元化”战略启动以来,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黄金储备持续上升,中央银行对资本账户的掌控力度日益增强。每一步都在构筑防火墙,阻止“金融殖民”的重演。
回到21世纪初,一场看似普通的贸易交易就曾让中国大豆行业几近崩溃。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美国转基因大豆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当时,国内大豆企业尚未具备抗风险机制,面对美国农业部在2003年8月发布的“美国大豆减产”的消息,市场迅速拉升价格至4400元/吨。舆论四起,“中国大豆告急”的传言甚嚣尘上。
结果,中国不得不在2004年4月与美国签订了800万吨、单价高达4300元/吨的大豆进口合同。谁也没有想到,就在合同签订后不久,美国农业部却突然宣布——美国大豆不仅未减产,反而增长了8.2%。
大豆价格迅速下跌至2200元/吨,中国豆企血本无归,美国资本趁机吞噬了整个大豆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
这不是一场市场博弈,而是一场精密设局的信息战与资本战。而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中国。制度的成熟、监管的强化、舆论的警觉,使得类似的资本陷阱很难再得逞。
真正让美国资本集团胆寒的,不是中国的反击,而是中国不再“上钩”。当中国提出以人民币结算中亚能源合作;当中国在非洲推进“以建换矿”;当中国主导金砖国家建立独立支付系统……这些行为的背后,是一个金融独立、主权坚挺的新兴大国在悄然崛起。
而美国资本集团的回击方式,依旧是那一套老把戏:制造焦虑、操控市场、扰乱舆论、干预政策。但这一次,他们发现中国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即使面对高关税、科技封锁、舆论攻击,中国依然稳步推进自身的全球战略布局。
2025年,世界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中美关系依然复杂,但再也不能用简单的“对抗”来概括。真正的战场早已从关税表面转向了制度深处,从工业制造转向了资本运行。
美国需要中国的供应链,中国也暂时绕不开美元体系。但这种互相依赖的平衡,正在被中国的一系列战略所打破。中国不再是被动接受规则的那一方,而是在主动书写新规则。
这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而是一次新旧秩序的深层博弈。美元霸权走向衰退,并非因为中国发动了战争,而是因为中国拒绝继续被收割。
当世界逐渐意识到,全球经济不该由一个国家的货币体系主宰,当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考虑人民币结算、去美元化路径时,全球金融权力的天平就已开始倾斜。
美国资本的收割游戏,终将迎来终局。而中国,已然成为第一个打破这一游戏规则的变量。
对此股票入门网,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华夏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