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11点,王红(化名)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刷到那条广告视频时,手指终于不受控制地点下了购买键。“不运动不节食郑州股票配资公司,躺着就能瘦”“吃吃糖、喝喝‘咖啡’就能掉秤”“植物配方很温和”“半个月掉秤十多斤”……手机屏幕的荧光映着她发亮的眼睛,仿佛捏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这个被体重困扰三年的年轻女孩,在商家精心编织的“减肥神话”前彻底沦陷。
然而第一颗“减肥糖”下肚半小时后,她的身体就拉响了警报——心脏像要撞破胸腔,喉咙干得像着了火,整夜睁眼到天明。“卖家说这是身体在‘排毒’,要‘建立耐受’。”回忆这段经历时,王红不自觉地攥紧了拳头,指甲在掌心留下几道深深的月牙痕。
这不是个例。据第三方评测自媒体老爸评测发布的视频显示,这些打着“天然植物”幌子的网红减肥产品中,非法添加我国禁用药品西布曲明的新型衍生物氯代西戊曲明的产品,其具有与西布曲明类似甚至可能更强的严重健康风险,检测报告上刺眼的红色数据,撕开了“轻松减肥”的甜蜜谎言。
从消费者投诉到化学检测
一场违禁减肥品的追踪战
“过去一年半内,累计21名消费者向我司反映,因服用糖果、咖啡等网红减肥产品而出现心悸、失眠、口干等症状,与服用西布曲明不良反应类似。”老爸评测科学实验室研究员晓玉表示,“消费者反映,因商家以‘建立耐受’、‘正常反应’为由拒绝退款,故通过网络寻求我们的帮助。”
展开剩余81%据老爸评测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在公证送检的18款减肥产品中,共有7款检出非法添加违禁成分氯代西戊曲明,涉事减肥产品主要通过短视频平台及社交电商等线上渠道流通,产品形态以压片糖果为主,包括压片糖果、复合莓压片糖果、辣妹计划闪SO植物压片糖果、代可可脂抹茶味巧克力、快燃小魔条、会玲家然然固体饮料、魔艺豆压片糖果。截至发稿前,已有产品下架。
“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顺着王红提供的线索,老爸评测锁定了那个销售减肥产品的网红账号。研究员晓玉压低声音回忆道。
为了打入内部,调查团队先后尝试了多种方式,最终通过层层验证才潜入对方的粉丝群。“进群只是第一步。”晓玉说,“这些卖家警惕性极高,产品不会明晃晃摆出来卖。想要购买,必须死守直播间——三四个账号轮番上阵,开播时间飘忽不定,稍不留神就会错过。”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的规避手段。每当夜深人静,这些直播间就会悄然上线。“凌晨两点,当大多数人已进入梦乡,手机屏幕里传来急促的粤语带货声,‘进口包装‘科学配方’等关键词夹杂其中,活像一组加密电报——这正是他们规避监管的地下交易暗号。”小李描述道。
“进群只是拿到入场券。”老爸评测的另一名调查员南星扯下口罩,灌了口浓咖啡,他的工作电脑上并排着18名受害者案例:心悸、失眠等,这些症状像刀刻般整齐划一。一个月后,检测结果出来了,一半的减肥产品都有强烈的西布曲明(衍生物)信号,“这个峰值和氯代西布曲明能对上”“这是违禁药物……”检测人员说。但戏剧性的转折出现在复检环节。当把其中三份样品被送进第三方实验室,精密仪器却给出了“未检出”的冰冷报告。所有人盯着那组与违禁药物高度吻合的质谱图,仿佛在凝视一个精心设计的化学谜题。如果不是氯代西布曲明,那会是什么呢?
据老爸评测介绍,西布曲明曾被用于减肥药,2000年在中国上市。2010年,欧盟研究发现西布曲明会增加严重心脑血管风险,提高心肌梗塞的发病率,随后,全球陆续下架并禁止了西布曲明。2010年10月3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停止生产销售使用西布曲明制剂及原料药的通知》,明令禁止西布曲明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视频截图
解码异常信号:揪出隐身违禁物
“抽丝剥茧,我们在卖减肥产品的网红粉丝群里‘卧底’了三个月,一条庞大的灰色利益链终于浮出水面。”老爸评测调查员晓玉神情凝重地回忆道。“更关键的是,通过高分辨质谱技术筛查,我们从粉丝提供的样品中发现疑似氯代西布曲明的衍生物,经过反复验证比对,发现该物质与国际上曾报道过的新型氯代西布曲明衍生物高度一致,我们根据它的分子结构正式命名为‘氯代西戊曲明’。”
这场调查始于五个月前的一次异常检测。老爸评测实验室在7款网红减肥产品中检测到疑似违禁药物氯代西布曲明信号,但送检第三方实验室却显示“未检出”。
面对这一矛盾结果,调查团队决定深入追查。“这是西布曲明的基础图谱,而这里多出一个氯原子的信号。”检测人员指着屏幕上的质谱图解释,“但最关键的差异在这里——多了一个亚甲基(CH₂)结构,这可能是碳链被故意延长所致。”更令人震惊的是,检测团队在现有数据库中找不到匹配物质。通过全球文献检索,团队最终在韩国2018年的一项研究中找到线索,“这很可能是一种全新的西布曲明衍生物。”检测人员强调,团队将该成分命名为‘氯代西戊曲明’。”
为攻克检测难题,老爸评测与上海某制药企业展开合作。经过一个月的联合攻关,团队成功合成出1克标准品。“核磁共振、质谱多重验证,结果完全匹配!”检测人员展示着最终的检测报告。与此同时,调查团队遭遇重重阻碍。为获取样品,调查员尝试了多个地址下单,却遭遇“新客不发货”“发空包裹”等情况。更蹊跷的是,在完成一笔转账交易后,调查员竟接到了反诈中心的预警电话。“检测结果说明了一切。”小赵指着最终报告,“最初‘未检出’的三款产品,均含有这种新型违禁成分。”检测数据显示,部分产品单份含量高达16.26mg,远超安全标准。
视频截图
网红瘦身产品的“隐身”生意
“这不是普通的造假,而是一场化学猫鼠游戏。”老爸评测研究员指着报告上的数据,语气凝重。在公证送检的18款网红减肥产品中,7款检出一种名为氯代西戊曲明的违禁成分,其中5款的单份含量高达7.67-16.26mg/份,接近甚至超过原西布曲明常见处方药含量标准10mg/日。更令人警惕的是,这种成分在国内外均无合法使用记录,仅见于2018年韩国的一篇学术文献。根据“构性关系”,推测其作用机制和危害性与氯代西布曲明类似。“不良商家正是通过禁用成分西布曲明的分子结构改造,对违禁药物进行化学修饰,使其逃过常规检测,形成‘监管盲区’。”老爸评测研究员解释道。
这些披着“进口外衣”的减肥药,背后却是一张精心编织的欺诈网络。其中一款产品包装全英文,疑似跨境产品,但调查人员顺藤摸瓜,发现其“生产商”竟是一家肉类加工厂,注册地址则指向某会计事务所,邮编更是错误百出。这不是疏忽,而是蓄意造假。”老爸评测研究员晓玉翻动着证据照片,包装上的“禁止电商平台销售”字样赫然在目——这既是规避平台监管的手段,也为日后甩锅“假货”埋下伏笔。
在销售端,商家早已形成一套成熟的“反侦查模式”。直播游击战,多个账号轮番上阵,主播全程用粤语带货,规避敏感词监测;“会员制”销售,仅限粉丝群内购买,新客下单不发货,或收到面膜等替代品;“假货”预案,一旦东窗事发,便以包装标注的“禁止电商销售”为借口,将问题推给“假冒产品”。
相关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该行为已超出一般违规范畴郑州股票配资公司,涉嫌构成多项违法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44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主观明知添加禁药,仍通过虚假宣传销售,危害公共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5条,非法经营罪,未取得保健食品或药品批准文号,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38条,禁止添加药品,以及第71条,标签含有虚假标注内容。
发布于:浙江省华夏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