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配资平台有哪些,一位体检的市民咨询我:“这次体检我的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了,听同事说以后会中风,是真的吗?”
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什么?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在三种B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6、叶酸(维生素B9)、维生素B12]的辅助下,Hcy可以循环转化为蛋氨酸或半胱氨酸。
因此,当食用大量富含蛋氨酸的动物性食物如红肉、鸡肉、深海鱼等,或者人体缺乏B族维生素时,就容易导致高Hcy血症。
Hcy的正常水平一般是10μmol/L以下,越低越好。如果血液中的Hcy浓度过高,则会诊断为高Hcy血症,简称“高血同”。
长期高血同会损伤血管内皮、产生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改变凝血因子水平等,特别是与高血压狼狈为奸,进一步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除此之外,在脑小血管病、老年痴呆、糖尿病、认知障碍等发生发展过程中,高Hcy也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展开剩余85%哪些因素会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1、B族营养素缺乏
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摄入不足或吸收利用障碍。
2、遗传因素
有些人天生体内处理同型半胱氨酸的关键酶如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活性较低,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容易堆积。这在中国人中相对常见。
3、不良生活方式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高蛋白质饮食,再加上吸烟、酗酒、大量饮用咖啡、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更是让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步步高升。
4、疾病与药物
慢性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肝脏疾病等,以及应用免疫抑制剂、抗癫痫药等药物,都可能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
高血同与高血压协同作用,增加脑卒中发生率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高血压人群脑卒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更高。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之后,似乎找到了症结所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普遍存在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现象,也就是说当高血压同时伴有高Hcy时,脑卒中的发生率会进一步提升。
H型高血压是指伴有Hcy升高的高血压。
我国《H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认为: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该抽血检测Hcy。
如果血压高,就更应该注意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更应该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到正常,而且越低越好。
如何预防和治疗?核心是针对Hcy升高的原因和管理心脑血管病风险。
一、调整饮食与生活方式1、均衡营养
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
一天吃半斤深绿色叶菜,如菠菜、西兰花、芦笋;
一天一把豆,如黄豆、鹰嘴豆25克;
一周吃一次动物肝脏,50克即可。
每天200-350克水果,如柑橘类水果、牛油果等。
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包括肉类、肝脏及豆类、坚果。
保证维生素B12摄入:肉类、禽类、鱼类、蛋类、奶制品。
吃素食者需要特别注意,可能需要强化食品或营养补充剂。
2、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吸烟者Hcy 水平高于不吸烟者,因此还是要强调戒烟。
大量饮酒会导致膳食营养素缺乏及吸收不良,从而导致叶酸及维生素B6等缺乏,因此建议一次饮酒的酒精量不要超过15克;同时饮酒当天需补充多维片。
二、积极筛查与治疗1、积极筛查
如果同型半胱氨酸偏高,建议抽血检测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如有不足,在多吃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基础上,可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甲钴胺)、维生素B6,剂量需遵医嘱。
如果同型半胱氨酸显著升高(如>30 μmol/L),建议筛查MTHFR基因;基因异常的话,可以补充活性叶酸(5-甲基四氢叶酸)。
补充一段时间(通常为3个月)后,复查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看是否下降;同时也要复查叶酸和B12水平,避免过量。
活性叶酸 vs. 普通叶酸
2、积极治疗
如果是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必须找专科医生就诊,治疗原发疾病。
总结:
高血同是“三高”之后的“第四高”,也是心脑血管病尤其是中风的危险因素,需引起高度重视,积极筛查、预防和治疗。
『本期指导专家』
张雷
脑血管病科主任,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专家简介
张雷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脑血管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世界卒中组织成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组织器官损伤修复专业委员会常委(脑血管病与免疫亚专业首席专家),中国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卒中学会血管性认知障碍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心源性卒中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眩晕中心建设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神经内科管理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神经病理学组副组长)
珠海市医学会脑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担任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Multiple Sclerosis Journal等52个SCI期刊的审稿专家
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珠海市高层次人才、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五个五”工程青年人才
国家科技专家库成员、广东省智能院高评委专家
珠海市干部保健专家库成员及先进个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与神经免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得广东省药学会医院药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广东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首届临床医学奖-杰出团队贡献奖配资平台有哪些,培养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20余名,获得首届临床医学奖-医学教育名师奖。
发布于:广东省华夏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